進行曲介紹
1:孟德爾頌_結婚進行曲 (宗晨風黃怡珊)
2:老約翰史特勞斯_賴雷基進行曲 (田俊翔施渝桓)
3:華格納_女武神的騎行 (曾雅琪)
4:維爾第_阿伊達大進行曲 (吳振宇施慧珍)
5:舒伯特_軍隊進行曲 (楊采妮)
6:莫札特_土耳其進行曲 (黃曉柔楊文聖)
7:白遼土_匈牙利進行曲 ()
8.自由之鐘進行曲 (蘇天賜田恩潔)
拉德茲基進行曲
9.永不落的星條旗 (洪紫菱洪健鑫)
2:老約翰史特勞斯_賴雷基進行曲 (田俊翔施渝桓)
3:華格納_女武神的騎行 (曾雅琪)
4:維爾第_阿伊達大進行曲 (吳振宇施慧珍)
5:舒伯特_軍隊進行曲 (楊采妮)
6:莫札特_土耳其進行曲 (黃曉柔楊文聖)
7:白遼土_匈牙利進行曲 ()
8.自由之鐘進行曲 (蘇天賜田恩潔)
拉德茲基進行曲
9.永不落的星條旗 (洪紫菱洪健鑫)
留言
介紹者:洪紫菱、洪健鑫
「永恆的星條旗」是美國官方正式認可的進行曲,也是約翰菲利普蘇沙最知名的作品,您應該曾經聽過這個曲子、只是不知道曲子的名字罷了。
他的一生都鍾愛音樂與自己的國家美國,想當然爾他會寫出這樣的愛國經典曲目,蘇沙成長於內戰時期的華盛頓,孩童時期就喜愛當時在大街小巷裡都聽得到的軍隊樂團演奏,也很喜愛父親吹奏的長號,因為父親在軍隊樂團中演奏,蘇沙也很快地跟隨父親腳步進入軍中樂團;蘇沙入伍時是小提琴演奏學徒的角色,之後成為樂團的指揮。在演奏的時間之外,蘇沙喜愛音樂寫作,包括「永恆的星條旗」就是他在1890年代寫出的膾炙人口的曲目,也因而獲得「進行曲之王」的暱稱。
介紹者:吳振宇、施慧珍
*19世紀時,在埃及古墓裡挖掘了一對骷髏,這一男一女從姿勢看來,是生前緊緊靠在一起,這個發現給予當時研究古埃及的法國考古學家馬利耶特寫作靈感,於是寫下了這段以悲劇收場的故事,這是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編出『阿伊達』的劇本由來。
*這部作品的誕生是為了慶祝蘇伊士運河通航,當時威爾第應土耳其委託,以「埃及與衣索比亞兩國交戰」為背景的曠世巨作,其氣勢之豪偉,以成為世界各大哥劇院展現「製作能力與魅力」的必演戲劇。
.阿伊達原是衣索比亞公主後來被俘虜,成了埃及公主的女傭,卻與埃及大將軍拉達麥斯相戀,而埃及公主有對拉達麥司情有獨鍾,因此三人有一道難解的三角關係。
.後來衣索比亞大舉入侵埃及,卻遭埃及打敗,衣索比亞的國王也被俘魯,父親知道女兒與拉達之間的關係,於是逼迫阿伊達誘使拉達說出埃及軍隊的攻守弱點,當拉達屈服於愛情時,卻被埃及公主與大祭司發現,阿伊達與父親這時已在混亂中逃回,但拉達麥斯被判關在地牢中,永不見天日,而這時阿伊達早已潛入地牢中,等待愛人拉達麥司,二人共赴極樂世界。
*威爾第作品很多。但被認為最有名的有七部,『阿伊達』是其中一部,以曲風和壯闊的大場面取勝。是世界上演出次數最多的歌劇。
介紹者:黃曉柔、楊文聖
這首傳言是莫札特寫給他初戀情人的曲子,無緣的結局,是否也在這首曲中顯現出來。「土耳其進行曲」其實是莫札特A大調第11號鋼琴奏鳴曲(K.331)的第三樂章,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莫札特在這個樂章標示了「土耳其風」的緣故。這首莫札特1778年6月譜寫的作品雖然叫做「奏鳴曲」,但實際上卻沒有一般奏鳴曲的風格,聽起來感覺反倒比較像舞曲還是組曲。事實上莫札特標注在樂章上的「土耳其風」,代表的是18世紀末從近東吹進西歐的土耳其文化,當時有許多藝術家被這種異國的獨特氣質所吸引,創作出各種帶有土耳其風的作品,形成當時藝術界的一種流行。除了這部作品之外,在莫札特的A大調第05號小提琴協奏曲(K.219)」和歌劇「後宮誘逃 (K.384)」都出現了這種風格。「土耳其進行曲」為稍快板,常常被拿來當成各種樂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曲,因此相信有學過樂器的人應該都不陌生吧!
風:我們常聽到有些音樂家一生貧窮、命運坎坷,但這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大師可扯不上關係!孟德爾頌出生在德國漢堡一個相當富裕而且和樂的家庭。是很多音樂家都享受不到的幸福哦!而這種幸福的感覺呢,就是這首「結婚進行曲」可說是最佳的代言了~
珊:對呀,而結婚進行取的由來就要從這個故事說起:這羅安格林是個中世紀救美英雄,愛兒莎公主的父親駕崩後,奸臣泰拉蒙陷害公主、王子,泰拉蒙之妻把王子變成天鵝,奸臣誣控公主殺其弟命差點兒不保。
風:為了營救無辜的公主,保護聖杯的騎士羅恩格林,坐著天鵝拉的小船,緩緩出現,將狠猛的泰拉蒙擊敗。恢復清白之身的愛兒莎,許身騎士,但羅恩格林警告不得探問他的姓名和身世。在教堂的隆重婚禮後,愛兒莎在奸臣之妻的煽動蠱惑下,禁不住猜忌與疑慮作祟,進而逼迫騎士表白身份。騎士迫於無奈,只得表明他是聖杯騎士之王帕西法爾的兒子羅恩格林。
珊:他原本希望得到愛兒莎一年的愛,就可以借助聖杯的神力幫助她的弟弟恢復人形,如今身份既已被揭穿,他於是失去神力必須回去守護聖杯,留下悔恨不已的新娘愛兒莎。
風:這首“結婚進行曲”是歌劇第三幕開始時,羅安格林與愛兒莎的婚禮演唱的曲子。如今已成為世界最通行的結婚典禮必備曲目,當新人入席之際演奏,是首催情迷藥,新人配合著穩重而興奮節奏,義無反覆的踏著滿意的步筏,甘願為對方洗一輩子的臭襪子。
在舒伯特的四手聯彈鋼琴曲中,總共有三組進行曲,分別是作品編號27的「三首英雄進行曲」、作品編號121的「二首性格進行曲」、以及作品編號51的「三首軍隊進行曲」。其中以「軍隊進行曲」最受到歡迎,尤其是第一號,從幼稚園到大學的頒獎典禮都可以聽得到喔
「幻想交響曲」又有一個副標題是『一個藝術家的生活片斷』。作曲家詳述交響曲的內容:一個狂熱、病態而富有想像力的年輕音樂家,被失戀所折磨,在絕望中服毒自殺。由於劑量不族而沒有死亡,陷入充滿幻覺的昏睡之中。在他的腦海裡出現了許多光怪陸離的幻覺,那些情景、知覺和記憶,都變成生動的音樂形象。介紹者:曾雅琪.曾偉倫
介紹者:田俊翔、施渝桓
施、田:大家好~ 我們是五甲的田俊翔、施渝桓,我們要介紹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施、田: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施、田:貝多芬出生於德國的波昂,成就於奧地利的維也納,一生跨越十八、十九世紀交接之際、是「啟蒙運動」古典音樂的代表性人物。為了彰顯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標示「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貝多芬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借用德國詩人席勒的詩〈快樂頌〉,完成第九號交響曲〈合唱〉,自此樹立音樂理念新的里程碑。
施:耳聾對音樂家是個致命傷,貝多芬自二十八歲時開始,就明顯受到耳疾之苦,那時他還沒有完成第一號交響曲呢!貝多芬似乎生來就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勇敢鬥士,當耳疾日趨嚴重時,他的音樂創作就愈旺盛。
田:不但如此,貝多芬尚需面對日趨保守的國際局勢,從拿破崙的自我封帝到歐洲皇室的復辟,〈啟蒙運動〉的人權理念已蕩然無存!貝多芬只能拖著每況愈下的病體,自一首又一首的創作中,尋求心靈上的解脫。
施、田:謝謝大家的觀賞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1812》序曲
偉倫說:在八十年代初,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是香港發燒友試機指定曲目之一。雅琪說: 如果你自稱發燒友,而又未聽過這首序曲,有兩個可能,一是你很年輕,可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小朋友、你並不怎麼發燒,極其量只是感冒罷了。 「序曲」原指歌劇、芭蕾舞劇或清唱劇等的開場音樂,19世紀以來,作曲家常採用這種體裁寫成獨立的管弦樂曲,其結構大多為奏鳴曲式,並加有標題。
一起說:《1812》序曲即屬於獨立、有內容在樂評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寫給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贊助者)的信中也說:「這首序曲將會非常嘈雜而喧嘩,我創作它時並無太大熱情,因此,此曲可能沒有任何藝術價值。」諷刺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時已大受歡迎,為柴可夫斯基贏得極高的聲譽。
我們的介紹到此結束接下來我們來聆聽《1812》序曲
介紹者:曾雅琪.曾偉倫
介紹者:田恩潔VS蘇天賜
潔: 最早是由前蘇聯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colai Rimsky-Korsakov)所完成的一首為小提琴而譜寫的曲目。
尤其利用小提琴拉出的許多撞擊音色剛好恰似蜜蜂在飛行時振翅的頻率,因此這首曲目由小提來來演繹是再恰當不過的!
當然,後來也被改編成適合鋼琴演奏的曲目,例如鋼琴王子麥可森就有演奏過。
賜: 大黃蜂的飛行選自歌劇「薩爾丹沙皇的故事」。腳本取材於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同名童話詩。故事中描寫薩爾丹沙皇出征時,皇后米莉特生下了皇子格頓,皇后的兩個姊姊出於妒嫉,寫信向薩爾丹沙皇屋告皇后生了個怪物,薩爾丹沙皇果真聽信讒言,下令將皇后與"怪物"裝進木桶,投入大海。
一起: 皇后與皇子漂流至荒島後,皇子從老鷹抓下救出公主變成的天鵝。公主為了報答皇子,幫助他化身為大黃蜂回去報仇。大黃蜂終於無情地螫刺妒婦和昏庸的沙皇。後來沙皇終於醒悟,找回了皇后與皇子,公主與皇子結為夫妻。現今的《大黃蜂的飛行》已與原劇脫離,單獨描寫大黃蜂振翅飛行的情景。
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大黃風進行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