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3, 2008的文章

田恩潔的皮影戲介紹^_^

(1.)皮影戲的起源與發展      皮影戲是利用光影投射的原理演出的一種戲劇。 皮影戲的『 皮 』指製作戲偶使用的材質,『 影 』指真正底重點。 在書籍中,對於影戲的演出形式、製作的材料、偶人樣貌、 藝人生活以及故事背景等各方面,都有了完整的敘述。 (2.)皮影戲的特色    戲團當年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 主要原因是:戲團的結構很單純,所需人力甚少,而且道具很輕便, 表演形式十分簡單。 還皮影戲雖然是從大陸傳來的,但這二百多年的歷史裡, 台灣風俗環境相融合有舞台組裝靈活,慢慢的發展出個人的特色。 許多地方雖然跟大陸不同,可是有各自的特色。 (3.)製作過程    皮影戲重要的材料是( 皮 )。台灣因為牛特別多,取的方便很多, 所以用水牛皮來製造皮影戲的戲偶。其他優點是堅硬,如果保存得宜, 不讓他潮溼發霉或被火燒毀,一個皮影戲可一保存數百年。 (4.)操作方法    不同的角色,操作方式也不一樣,男、女動作是有很多差別的。 一般來說,操作的演員雙手要很配合操作,通常右手以主桿,左手持副桿, 主桿末端底住右手的掌心。皮影戲的操作看似要簡單,但要表演的生動自然。       

曾雅琪-傳統藝術介紹~雕刻

雕刻 雕刻的起源   光復後至五十五年,雕刻事業在安定中求進步,進步中求繁榮,不斷研習,不斷琢磨,雕刻技術的改良,生產方式的改進,在此時的產品大都為美軍購買,產品大量產銷美國。五十五年至六十三年,由於國際經濟的穩定、繁榮,國際購買力大增,供不應求,可說是三義雕刻的巔峰時期,此時三義雕刻品,大都外銷日本,日本然後轉售世界各國,以圖暴利,因日本商人在國際上已建立了不可破的經濟網光復後至五十五年,雕刻事業在安定中求進步,進步中求繁榮,不斷研習,不斷琢磨,雕刻技術的改良,生產方式的改進,在此時的產品大都為美軍購買,產品大量產銷美國。五十五年至六十三年,由於國際經濟的穩定、繁榮,國際購買力大增,供不應求,可說是三義雕刻的巔峰時期,此時三義雕刻品,大都外銷日本,日本然後轉售世界各國,以圖暴利,因日本商人在國際上已建立了不可破的經濟網。 此股經濟潮流給三義鄉帶來財富與繁榮,當時大約一百七十家左右經營雕刻生意,經常有外地客到三義採購,內外銷都有,雕刻品馳名中外,無形中已成一個雕刻品 的專業區,而從事雕刻生意的範圍,也就在此時由三義為中心作輻射狀的傳播,普及通霄、銅鑼、苗栗、新竹、竹東而至全省各地,雕刻產品也由純藝術性的產品發 展成傢俱雕刻。 此股經濟潮流給三義鄉帶來財富與繁榮,當時大約一百七十家左右經營雕刻生意,經常有外地客到三義採購,內外銷都有,雕刻品馳名中外,無形中已成一個雕刻品 的專業區,而從事雕刻生意的範圍,也就在此時由三義為中心作輻射狀的傳播,普及通霄、銅鑼、苗栗、新竹、竹東而至全省各地,雕刻產品也由純藝術性的產品發 展成傢俱雕刻及日常用品雕刻而廣泛的應用。   華夏文化而言,木雕藝術起源相當的早,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在出土的文物中已有「木雕魚」的發現,在殷商時期,木工即居「六工」之一,春秋戰國時的木器之上已有精美的鏤刻雕飾,秦漢兩代的木雕工藝更趨於成熟,到了唐代,華夏工藝技術大放光彩,木雕工藝日臻完美之境,尤其是佛像木雕,更成為千古流傳的傑作藝術。明清而後,木雕藝品的題材又明顯的注入了許多生活風俗、歷史典故與傳說故事,例如:平安如意、五穀豐登、吉慶有餘、松鶴延年等等,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雅俗共賞而深受歡迎的生活藝術。    臺灣木雕藝術傳承了漳、泉、閩、客的華夏木雕工藝,尤其是閩粵先民拓墾來臺後,隨著閩南系傳統建築的傳承發展,培養出臺灣本地...

田俊俊的傳統藝術介紹--皮影戲ㄉ由來

皮影戲ㄉ由來 1.皮影戲的源起: 皮影戲在台灣有另外一個名稱「皮猴戲」或「皮戲」,因為它的動作有點兒吊兒郎噹,有些滑稽,看似猴子一般,所以稱為「皮猴戲」。回溯台灣的歷史,明末清初 時,鄭成功來到台灣趕走荷蘭人時,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軍中有演出這樣的戲,於是皮影戲隨著軍隊被帶到台灣,已有將近數百年的歷史了。其源由比布袋戲還 久,布袋戲大約是在清朝時二百多年前傳進台灣。布袋戲是由福建來的,皮影戲是從廣東潮州來的,所以台灣的皮影戲正式的名稱是「潮調」。 2.發展歷史 皮影戲經過歷代的打壓,尤其在清朝時,清廷怕民眾反清復明,即使有三五個人集會,就會覺得有問題,何況是晚上點燈,戲弄皮影,弄得十分吵鬧。因為朝廷覺得 有「顯明」的意思,所以打壓皮影戲,使得皮影戲無法發展。導演張藝謀有一部電影「活著」,內容是主角葛優出院後向人家借錢,對方沒錢,於是拿了一個皮箱給 葛優,箱子內全都是皮偶,告訴葛優:「你帶去,說不定你可以用得到。」經過國共內戰,葛優在軍中,三不五時便以被單當作帷幕,拿出皮偶耍耍,演給共產黨 看,也演給國民黨看。後來共產黨叫他把皮偶燒掉,有一些小鐵片要做子彈,拿去打蔣介石的屁股。 3.以前ㄉ皮影戲 (表演) 宋代皮影戲的內容,主要是「……煙粉、靈怪、鐵騎、公案、史書、歷代君臣、將相故事話本。」到清代時,影戲劇目分兩類:整本(亦稱整套)和單齣(亦稱單 折)。此時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河北樂亭的影戲劇本作家高述堯所編寫的《二度梅》、《鎮冤塔》、《白狐裘》、《珠寶釵》被奉為灤州影戲的 新四大影卷,能唱高述堯的劇本成為昔日衡量皮影藝人水平的依據。現在,著名的皮影藝術流派分別是山西皮影、隴東皮影和陝西皮影。 皮影戲演出的關鍵,在於操耍技巧和唱功。而此關鍵技巧都是...

蘇澳的開發

這次校外教學,我們將要前往臺灣的另外一半~宜蘭喔。 請同學歷用行前的時間,預先認識一下下面的主題吧。 宜蘭 羅東運動公園 蘇澳的開發 豆腐岬(ㄐ一ㄚ 3) 「傳統」意味著歷史傳承的意涵,「藝術」則是人類對生活的感觸所加以創造、並兼具美感的產物,傳統藝術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於基層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能具體呈現該地的風俗民情、思想價值、宗教信仰及食衣住行育樂等現況。傳統藝術紮根於生活,是民間生活藝術之美,先民薪傳文化之源,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表演藝術,如音樂、歌謠、舞蹈、雜技、說唱、小戲、偶戲、大戲等等;二是造形藝術,其重心在工藝類,尤其是傳統手工藝,如雕刻、編織、繪畫、捏塑、剪黏、陶瓷、金工等等,更是傳統藝術中的精華。